君子阁
当前位置: 首页起名字典 〉缶字什么意思

缶字取名字 缶字的含义

君子阁起名字典
  免费起名

大家都搜:

缶字的起名属性:

缶 播放笔顺

缶字的拼音:fǒu🔈️

缶字繁体字:(若无则显示本字)

缶字是否为姓氏:

缶字的偏旁部首:

缶字五行属什么:五行属水的字大全

缶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6 (姓名笔画数)

缶字是什么意思:

(名)瓦器;大肚子小口。

缶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2) 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

盎谓之缶。——《尔雅》

贰用缶。——《易·坎》

以二缶钟惑。——《庄子·天地》。按,钟聚也。

有孚盈缶。——《易·比》。郑注:“汲器。”

坎其击缶。——《诗·陈风·宛丘》

击瓮叩缶。——《史记·李斯传》

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礼记·礼器》

(3) 汲水的瓦器

具绠缶,备水器。——《左传·襄公九年》

(4) ∶一种陶瓷乐器

不鼓缶而歌。——《易·离》

量词

(1) 一种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一说三十二斗

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钟。——《小尔雅》

(2) 又如:缶米(一缶的米。即十六斗米)

缶字康熙字典:

缶【未集中】【缶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方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𠀤音否。《說文》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爾雅·釋器》盎謂之缶。《註》盆也。《疏》缶是瓦器,可以節樂,如今擊甌,又可以盛水盛酒,卽今之瓦盆也。《急就篇註》缶卽盎也,大腹而斂口。《易·比卦》有孚盈缶。《釋文》鄭云:缶,汲器也。

《坎卦》樽酒簋貳用缶。《註》瓦缶之器。

《離卦》不鼓缶而歌。《前漢·楊惲傳》仰天撫缶。《註》缶,瓦器也。

《小爾雅》𨥏二有半謂之藪,藪二有半謂之缶,缶二謂之鍾。《註》缶,四斛也。《魯語》其歲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註》缶,庾也。

《前漢·高帝紀》上破布軍於會缶。《註》蘇林曰:音𡍮。師古曰:此字本作𦉈,而轉寫誤爲缶字耳。黥布傳則正作垂字。

《正字通》宥韻,讀若覆,義同。○按諸韻書無去聲。

缶字说文解字:

缶【卷五】【缶部】

瓦器。所以盛酒𤖅。秦人鼓之以節謌。象形。凡缶之屬皆从缶。方九切

说文解字注

(缶)瓦器所㠯盛酒𤖅。釋器、陳風傳皆云。盎謂之缶。許云。盎、盆也。罌、缶也。似許與爾雅說異。缶有小有大。如汲水之缶、葢小者也。如五獻之尊、門外缶大於一石之壷、五𣁬之瓦甒、其大者也。皆可以盛酒𤖅。秦人鼔之㠯節謌。鼔之錄切。擊也。韵會鼔作擊。李斯傳、廉藺傳、漢楊惲傳皆可證。象形。字象器形。方九切。三部。俗作缻。凡缶之屬皆从缶。

包含缶的古诗词:

船将鼓笛具,有鹅鸭腌。
出自明代杨循吉的《松江道中纪事》

诗就劳公投白璧,鸣容我次黄钟。于今咫尺成胡越,何况天门隔九重。
出自明代薛纲的《寄世昌王先生复用前韵》

君不见簪折尚有戚,破还失声。可弃复何惜,奈有不忍情。
出自明代沈周的《蜀国宋承奉好义歌》

阳台可燕私,章华堪置酒。既弹赵人瑟,复击秦人
出自南北朝荀济的《赠阴梁州诗》

怀宁继起更何人,老奇才早轶尘。石鼓功深加茂密,从兹篆法一更新。
出自近现代余菊庵的《评书绝句十八首 其十四》

缶字的组词:

缶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缶"字的起名:

钱缶陈滴缶盛芏缶

缶字的方言:

◎ 粤语:f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eu3 fui2 [客英字典] fui2 [台湾四县腔] feu3 fi2 [梅县腔] feu3 [宝安腔] fiu3 [客语拼音字汇] feu3

英语翻译:

缶字的英语翻译是earthen crock or jar; rad. 121

缶字的字源演变:

缶

缶字书法字体:

何震

杨岘

吴大澂

徐伯清

毛泽东

与缶字相同五行属水的字

与缶字相同部首为缶的字:

与缶字相同笔画数6划的字:

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