莩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莩字的拼音:fú🔈️ fú
莩字繁体字:莩(若无则显示本字)
莩字是否为姓氏:否
莩字的偏旁部首:艹部
莩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莩字用来取名字好吗:凶
莩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3 (姓名笔画数)
莩字是什么意思:
1. 芦苇秆里面的薄膜:葭莩。
1. 同“殍”。
莩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莩草 。禾本科。多年生草本。茎细长,高一米许。叶片扁平,条状披针形
莩,莩草也。——《说文》张舜徽注:
“莩此草生湖地,色淡白,可以盖屋,湖、 湘间平野亦多有之。”
(2) 植物茎杆里的白膜或种子的外皮
朱实虽先熟,琼莩纵早开,流莺故犹在,争得讳含来。——唐· 李商隐《百果嘲樱桃》
(3) 又如:莩甲(种子脱去皮壳而萌发)
(4) 另见
(1) 同“殍”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饿莩(饿死的人)
(3) 另见
莩字康熙字典:
莩【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芳無切,音孚。《前漢·中山靖王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註》葭,蘆也。莩者,其𥮉中白皮至薄者也。
又《爾雅·釋草》莩,麻母。《註》苴麻盛子者。《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註》澡者,治去莩垢,不絕其本也。
又《唐韻古音》縛謀反。《集韻》房尤切,
音浮。草名。
又《廣韻》平表切。與殍通。《孟子》野有餓莩。《疏》郊野之閒有餓而死者。
又通摽。《王應麟·詩攷》莩有梅。莩,零落也。《前漢·食貨志》作𦭼。詳𦭼字註。
莩字说文解字:
莩【卷一】【艸部】
艸也。从艸孚聲。芳無切
说文解字注(莩)艸也。从艸。孚聲。芳無切。古音在三部。
包含莩的古诗词:
弱鳞依密藻,莩甲罥游丝。矫首思公子,扳援玉树枝。
出自明代袁华的《梦草池为谢伯诚赋》
曲不穗,莩不米,
出自宋代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
莩字的组词:
莩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莩"字的起名:
莩字的方言: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1 piau3 [客英字典] fu1 [海陆丰腔] fu1 piau3 [梅县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pu2
◎ 潮州话:何污1 波妖2 ,hu1(hu) biou2/biao2(pióu/piáu)
英语翻译:
莩字的演变:

小篆

楷体
莩字书法字体:

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