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字的起名属性:

跟字的拼音:gēn🔈️ gēn
跟字繁体字:跟(若无则显示本字)
跟字是否为姓氏:否
跟字的偏旁部首:足部
跟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跟字有寓指人有上进心、进取心、积极向上之意
跟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3 (姓名笔画数)
跟字是什么意思:
1. 脚的后部,踵:脚后跟。
2. 鞋袜的后部:高跟鞋。袜后跟儿。
3. 随在后面,紧接着:跟随。跟踪。
4. 赶,及:跟不上班。
5. 和,同:我跟他在一起工作。
6. 对,向:我已经跟他说了。
跟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艮(
)声。本义:足后为跟)(2) 同本义
跟,足踵也。——《说文》
足后曰跟,在下方着地,一体任之,象木根也。——《释名·释形体》
阽焦原而跟趾。——张衡《思玄赋》
诘曲犹能辨跟肘。——苏轼《凤翔八观》
(3) 又如:跟蹠(脚后跟);跟踵(脚后跟);跟胫(脚跟与小腿);跟趾(脚后跟)
(4) 器官的基底部分。亦指物体的底部或后部
每册之跟,自书精楷以表之。——《清稗类钞·鉴赏类》
(5) 又如:崖跟(山崖底部);跟底(底部)
动词
(1) 追随于后
有元地脚保识人前去跟寻。——吴自牧《梦粱录》
(2) 又如:跟我来;跟他走;小偷一直跟着他;跟屁股(紧跟不舍)
(3) 侍奉主人 。如:跟前人(被收房的丫头);跟底(跟前,身边);跟马(旧时称跟随在官员车轿后面骑马的随从);跟房(旧时随嫁的婢女)
(4) 穿着(鞋),趿
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5) 比;及;抵 。如:不跟(不及)
(6) 旧时指女子嫁人 。如:跟人
介词
(1) 和,同
甚么王八蛋的客,有胆子的快来跟三爷碰碰。——《老残游记》
(2) 只和指人的名词组合,介绍出与主体共同完成某一动作的对象。如:跟老乡们一起劳动;有事要跟群众商量
(3) 表示与某事物有无联系。如:他跟这事没关系;高山的气压跟平地上不一样
(4) 向,对——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对方,只和指人的名词组合 。如:他要跟你谈一谈;跟大爷碰碰(同大爷较量较量);这事还没有跟领导汇报
(5) 表示处所,相当于“从” 。如:他跟我借了一支铅笔;跟哪儿来(从哪儿来)
(6) 如同——引进比较的对象 。如:今天的活儿跟往常一样
表示联合关系,相当于和、与 。如:桌子放着笔跟纸;水跟土(水和土);孩子跟妇女(孩子与妇女);他的手跟脚都沾了泥 比较“跟”、“同”、“和”、“与”: (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跟字康熙字典:
跟【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痕切,音根。《說文》足踵也。或从止作𣥦。《釋名》足後曰跟,在下旁著地,一體任之,象本根也。《後漢·張衡傳》阽焦原而跟止。
跟字说文解字:
跟【卷二】【足部】
足踵也。从足𥃩聲。𣥦,跟或从止。古痕切
说文解字注(跟)足歱也。歱各本作踵。誤。止部曰。歱、跟也。釋名曰。足後曰跟。一體任之。象本根也。从足。𥃩聲。古痕切。十三部。
包含跟的古诗词:
(旦云)既然你出家做神仙,我也跟你出家去,如何?(正末云)你出不的家。(唱)
出自元代未知作者的《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
(铁拐云)你欲心太重,早弃家缘,跟我出家,教你做大罗神仙哩。(正末唱)
出自元代贾仲明的《杂剧·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干荷叶,水上浮,渐渐浮将去。跟将你去,随将去。你问当家中有媳妇?问着不言语。
出自元代刘秉忠的《【南吕】干荷叶》
(宋江云)那一个孙大嫂,可也生得大有颜色,只怕那一伙闲汉跟着他走,不好意思。(正末唱)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黑旋风双献功》
(梅香云)姐姐,早来到相国寺了也。(正旦云)梅香,跟我观音殿上游玩去来。(做上殿拜科)(唱)
出自元代未知作者的《杂剧·王月英元夜留鞋记》
跟字的组词:
跟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跟"字的起名:
跟字的方言: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1 [宝安腔] gen1 [海陆丰腔] gien1 gin1 [东莞腔] gen1 [陆丰腔] gen1 [台湾四县腔] gien1 gin1 [梅县腔] gen1 [客英字典] gen1 [客语拼音字汇] gen1 gian1
英语翻译:
跟字的字源演变:
跟字书法字体:

曹全碑

徐伯清

毛泽东

敬世江

欧阳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