鞲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鞲字的拼音:gōu🔈️ gōu
鞲字繁体字:韝(若无则显示本字)
鞲字是否为姓氏:否
鞲字的偏旁部首:革部
鞲字五行属什么:水(五行属水的字大全)
鞲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9 (姓名笔画数)
鞲字是什么意思:
同“”。
鞲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臂套。用革制成,用以束衣袖,射箭或操作时用
鞲,射臂决也。——《说文》
袒鞲蔽。——《史记·张耳陈余传》
董君绿帻傅鞲。——《汉书·东方朔传》
(2) 又如:鞲蔽(臂套);鞲扞(射箭用的皮臂套);鞲鹰(蹲在臂套上的苍鹰);鞲绳(拴住鞲鹰的绳子)
(3) 风箱 。如:鞲扇(皮扇);鞲鞴(活塞)
鞲字康熙字典:
鞲【戌集中】【革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0画
《玉篇》恪侯切,音彄。射鞲,臂捍也。
又古侯切,音鉤。義同。《廣韻》書作韝。
鞲字说文解字:
韝【卷五】【韋部】
射臂決也。从韋冓聲。古矦切
说文解字注(韝)臂衣也。各本作射臂決也。誤甚。決箸於右手大指。不箸於臂。今依文𨕖荅蘇武書注正。射韝者、詩之拾。禮經之遂。內則之捍也。毛傳曰。拾、遂也。大射注曰。遂、射韝也。以朱韋爲之。箸左臂。所以遂弦也。凡因射箸左臂謂之射韝。非射而㒳臂皆箸之以便於事謂之韝。許不言射韝者。言臂衣則射韝在其中矣。東方朔傳曰。綠幘傅靑韝。韋昭曰。韝形如射韝。以縛左右手。於事便也。崔豹古今注曰。攘衣、厮役之服。取其便於用耳。乗輿進食者服攘衣。按攘衣卽韝也。以繩纕臂謂之絭。以衣斂袖謂之韝。其字或作褠。見後漢書。或作㡚。見南都賦。从韋。繕人注曰。韝扞箸左臂裏。以韋爲之。冓聲。古矦切。四部。
包含鞲的古诗词:
况随白日老,共负青山约。谁识相念心,鞲鹰与笼鹤。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寄元九》
鞲鹰敛六翮,栖息如鹪鹩。秋风飒然至,耸目思凌霄。
出自明代杨基的《感怀 其十》
娱宾罗鼎食,坐阁便巾{鞲革换巾}。
出自宋代宋祁的《昭文王相公出镇青社》
鞲鹰秋健诸酋帐,苑马宵肥七校营。
出自元代周伯琦的《七月七日同宋显夫学士暨经筵僚属游上京西山》
漕粟大庾盈,赋桔崇廥错。圈虎割肉喂,鞲鹰搏禽嚼。
出自元代马祖常的《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
鞲字的组词:
参考其他人"鞲"字的起名:
鞲字的方言:
◎ 潮州话:gau1
英语翻译:
鞲字的演变:

小篆

楷体
鞲字书法字体:

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