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
播放笔顺糊字的拼音:hū🔈️ hū
糊字繁体字:糊(若无则显示本字)
糊字是否为姓氏:否
糊字的偏旁部首:米部
糊字五行属什么:土(五行属土的字大全)
糊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5 (姓名笔画数)
糊字是什么意思:
- 1. 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糊了一层泥。 
- 1. 粘合,涂附:裱糊。糊墙。糊窗户。 - 2. 粥类:糊口。 - 3. 〔糊涂〕a.不明事理;认识模糊混乱,如“他太糊糊了”;b.内容混乱的,如“糊糊账”。 - 4. 同“煳”。 
- 1. 像粥一样的食物:面糊。辣椒糊。 - 2. 欺骗,蒙混,敷衍:糊弄。 
糊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涂抹 。如:糊墙缝;糊窟窿;糊上一层泥
(2) 泛指遮掩 。如:糊弄(胡扯瞎弄,草草了事)
词缀
(3) ∶叠用在形容词后加重程度。如:黑糊糊,粘糊糊
(4) 另见
名词
(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唐· 冯贽《云仙杂记》引《宣武盛事》
动词
(1) 用浆糊或用别的粘剂粘合 。如:糊刷(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糊纸(用纸沾贴上去);糊裱(用纸等糊窗户、墙壁、顶棚等)
(2) 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魏书》
形容词
(1) 同“煳”。食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 。如:糊饭;馒头烤糊了
(2) 不清楚,不明事理 。如:糊突(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糊突突(一塌糊涂);糊涂桶(糊突虫。骂人话)
(3) 另见
名词
像稠粥一样的食物 。如:辣椒糊;面糊;糨糊。口语中多念轻声
动词
(1) 敷衍。弥缝缺失 。如:糊弄(将就)
(2) 蒙混 。如:糊弄(欺骗;蒙混);你别糊人
(3) 另见
糊字康熙字典:
糊【未集上】【米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 音胡。《說文》黏也。
音胡。《說文》黏也。
又《篇海》煑米及麫爲粥。《宋正考父鼎銘》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又模糊,漫貌。《杜甫詩》駞背錦模糊。
又《字彙補》許骨切,音忽。《金壷字考》糊塗,音忽突。《說文》本作𪏻。或作䊀。《集韻》或作𩰯。亦作𪍒、𪐉。
又作䉿、𪏹。
包含糊的古诗词:
结庐谢王役,怀愚负时谬。糊口聊秉耕,舒形得佳岫。
出自明代康海的《植树》
徵逐里闾平日事,飘零山水异时思。从师千里多君志,糊口四方怜我饥。
出自宋代赵蕃的《蕃归自浙之十日斯还赴处州之约入城自此遂将从处州入关迤逦往谒朱晦庵先生兴怀契阔乃成长句》
择士无精鉴,糊名况旧程。更烦为大句,使我壮文评。
出自宋代韦骧的《依前韵酬张屯田和诗》
 萧然一叶下庭空,便觉风凉入袖中。糊口可能盂饭白,放身那羡带鞓红。
出自宋代韩淲的《次韵余伯皋 其一》
  汪公德润字泽民,赵燕北南真定人。盛时人物多才俊,编《糊突包正臣》。
出自元代贾仲明的《【双调】凌波仙 吊关汉卿》
糊字的组词:
糊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糊"字的起名:
糊字的方言: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英语翻译:
糊字的演变:

小篆

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