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字的起名属性:

茎字的拼音:jīng🔈️ jīng
茎字繁体字:莖(若无则显示本字)
茎字是否为姓氏:否
茎字的偏旁部首:艹部
茎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茎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3 (姓名笔画数)
茎字是什么意思:
(1)(名)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子、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常见的有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等多种。
(2)(名)象茎的东西:阴~|刀~(刀把)|剑~(剑柄)。
(3)(量)〈书〉;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数~小草|数~白发。
茎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巠声。本义:植物的主干)
(2) 同本义
茎,枝柱也。谓众枝之主。——《说文》
茎,本也。——《广雅》。按,字从艸,艸曰茎,木日干。散文则草木枝亦皆曰茎。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荀子·劝学》
(3) 又如:块茎;根茎;球茎;鳞茎;地上茎;地下茎;茎立(像草茎一样的直立);茎英(古乐名)
(4) 柱;竿
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后汉书》
(5) 小枝
茎,小枝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6) 器物的柄
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寸…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周礼》
量词
指长条形的东西。如:数茎小草;数茎白发;几茎苗;加葱九茎
茎字康熙字典:
莖【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戸耕切《集韻》《韻會》何耕切《正韻》何庚切,音牼。《說文》草木榦也。《字林》枝柱也。《類篇》草曰莖,竹曰箇,木曰枚。《楚辭·九歌》秋蘭兮靑靑,綠葉兮紫莖。《繁露·竹林篇》凡《春秋》之記災異也,雖畝有數莖,猶謂之無麥苗也。《論衡》朱草之莖如鍼。
又特也。《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
又《周禮·冬官·桃氏》以其臘廣爲之莖,圍長倍之。《註》莖謂劒夾,人所握鐔以上也。
又樂名。《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者莖,著萬物也。《左思·魏都賦》冒六英五莖。
又山名。《韓詩外傳》秦穆公將田而喪其馬,求三日而得之於莖山之陽。
又《廣韻》烏莖切《直音》於京切,音鶯。草名。《爾雅·釋草》姚莖,凃薺。《六書正譌》別作䪫,非。
茎字说文解字:
莖【卷一】【艸部】
枝柱也。从艸巠聲。戶耕切
说文解字注(莖)艸木榦也。依玉篇所引。此言艸而兼言木。今本作枝柱。考字林作枝主。謂爲衆枝之主也。葢或用字林改說文。而主又譌柱。从艸。巠聲。戸耕切。十一部。
包含茎的古诗词:
徒感流年鬓,茎茎暗结银。
出自宋代释怀古的《闻蛩》
茎方含四棱,虚中象褊苣。干直歧斯薅,叶厚力乃聚。
出自清代孔继涵的《烟草诗千一百字》
江乡正月尾,菜薹味胜肉。茎同牛乳腴,叶映翠钗绿。
出自元代吕诚的《谢惠菜》
邻船少。茎柔涩桨,角刺牵衣,十里澄烟寒碧袅。为爱鲜妍,行过前汀未回棹。
出自清代戴珊的《泛清波摘遍 采菱》
茎高玉稍陈玉拌,洼陷琼浆流码瓮。
出自元代杨维桢的《张公洞》
茎字的组词:
参考其他人"茎"字的起名:
茎字的方言:
英语翻译:
茎字的演变:

小篆

楷体
茎字书法字体:

奚冈

汪士慎

马王堆帛书

说文解字

徐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