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墓字的拼音:mù🔈️ mù
墓字繁体字:墓(若无则显示本字)
墓字是否为姓氏:是
墓字的偏旁部首:土部
墓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墓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4 (姓名笔画数)
墓字是什么意思:
(名)坟墓:~碑|~地|~穴|~葬。
墓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2)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墓,丘也。——《说文》
墓,冢也。——《广雅》
墓,土也。——《论衡·讥日》
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
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墓堂(坟墓前的祭堂);墓庭(坟墓周围的庭院)
(4) 墓地 。如:墓厉(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墓工(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墓邻(相邻墓地的墓主);墓亭(墓地上的碑亭)
(5) 墓志 。如:墓石(墓志;墓碑);墓文(墓志);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墓刻(指墓碑上的刻文)
(6) 宏伟的陵墓 。如:烈士墓;墓阙(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
动词
(1) 葬
因以宜阳郭为墓。——《战国策·秦策》。注:“葬也。”
去今之墓而葬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墓穴(埋棺材的坑穴);墓俑(殉葬用的偶像)
墓字康熙字典:
墓【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莫故切,音暮。《說文》丘也。《鄭玄曰》冢塋之地,孝子所思慕之處。《禮·檀弓》古不修墓。
又易墓非古也。《王制》墓地不請。《周禮·春官》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爲之圖,令國民族葬。凡爭墓地,聽其獄訟,帥其屬而巡墓厲。《註》墓厲,謂塋限遮列之處。庶人不封不樹,故不言冢而云墓。
又《揚子·方言》凡葬,無墳謂之墓,有墳謂之塋。故檀弓云:墓而不墳。
又平曰墓、封曰冢、高曰墳。
又北谷曰墓。《史記·封禪書》西方神明之墓。
又《集韻》䝉晡切,音模。《前漢·班固敘傳》陵不崇墓。《註》墓音模。
墓字说文解字:
墓【卷十三】【土部】
丘也。从土莫聲。莫故切
说文解字注(墓)丘墓也。墓字今補。丘謂之虛。故曰丘墓。亦曰虛墓。檀弓曰虛墓之閒、未施哀於民而民哀是也。周禮有冢人、有墓大夫。鄭曰。𠣥、封土爲丘壠。象冢而爲之。墓、冢塋之地。孝子所思慕之處。然則丘自其高言。墓自其平言。渾言之則曰丘墓也。墓之言規模也。方言。凡葬而無墳謂之墓。所以墓謂之墲。注引漢劉向傳初陵之墲。今漢書作初陵之橅。从土。𦱤聲。莫故切。五部。
包含墓的古诗词:
墓与黄尘古,祠同绿水长。悯穷人口播,报德简书光。
出自明代黄省曾的《淮阴谒漂母祠一首》
古昔典礼崇圣贤,墓有卒守祀有田。粪除封殖严省谒,邦伯政教急所先。
出自元代朱晞颜的《拟张侯复胡安定坟》
诵诗相挽真区区,墓碑千字多遗余。
出自宋代苏轼的《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
墓隧侵人居,海水为桑田。绝迹自此远,飘飖周九天。
出自宋代刘攽的《五行王相诗》
墓草荒凉秋日暗,松林萧索晚风寒。北山有石谁能取,四十年名不易刊。
出自宋代毕仲游的《挽欧阳文忠公三首 其一》
墓字的组词:
墓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墓"字的起名:
墓字的方言: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5 [梅县腔] mu5 [东莞腔] mu5 [客英字典] mu5 [台湾四县腔] mu5 [客语拼音字汇] mu4 [宝安腔] mu5 [沙头角腔] mu5 [陆丰腔] mu6
◎ 潮州话:mo6
英语翻译:
墓字的字源演变:

墓字书法字体:

叶慧明碑

曹全碑

永安碑

王基碑

郭有道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