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衲字的拼音:nà🔈️ nà
衲字繁体字:衲(若无则显示本字)
衲字是否为姓氏:否
衲字的偏旁部首:衤部
衲字五行属什么:火(五行属火的字大全)
衲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0 (姓名笔画数)
衲字是什么意思:
(1)(动)补缀:百~衣|百~本。
(2)(名)和尚穿的衣服;和尚用做自称:老~(老和尚)。
衲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僧徒的衣服,常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因即以为僧衣的代称
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休。——白居易《赠僧自远禅师》
(2) 又如:衲子(衲为僧衣。故借称僧徒为衲子);衲衣(僧衣);衲袄(和尚所穿的大袖上衣);衲裙(僧人的衣裳);衲帛(丝织物品)
(3) 僧徒自称或代称
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戴叔伦《题横山寺》
(4) 又如:老衲;衲子(指僧徒);衲衣(代称僧人);衲师(僧侣);衲徒(僧人,僧众);衲僧(和尚,僧人)
动词
(1) 缝补,补缀
拘挛补衲,蠹文已甚。——钟嵘《诗品诗》
(2) 又如:衲裰(布块补缀成的短袍);纳头(用破布补缀而成的布片子;补丁很多的衣服);衲帛(织绣);衲被(曾经补缀的被子);衲衣(衲头。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衲袍(用碎布料缝缀的袍服)
(3) 引申为缀合而成之意 。如:百衲本二十四史
(4) 密针缝纫。同“纳” 。如:衲鞋底;衲线(缝缀用的线)
衲字康熙字典:
衲【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荅切《集韻》諾荅切,
音納。《廣韻》補衲,紩也。
又僧衣曰衲。《蘇軾詩》欲敎乞食歌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
又百衲,琴名。
又《集韻》儒稅切,音汭。義同。《玉篇》或作納。
包含衲的古诗词:
峨嵋西去似登天,见说亲行到顶边。古木千年都化石,衲衣六月总装棉。
出自清代天定的《涵师峨嵋游归因赠》
衲衣云水旧,头鬓雪霜新。手种庭前柏,如今大似身。
出自宋代彭汝砺的《云盖老僧八十二》
衲被蒙头直到晓,有甚烦恼。
出自元代未知作者的《【双调】十棒鼓》
雪共宾寮对玉山。诗里几添新菡萏,衲痕应换旧斓斑。
出自唐代齐己的《寄武陵贯微上人二首》
衲僧家,没巴鼻,却唤六双为十二。
出自宋代释行瑛的《偈十六首 其十二》
衲字的组词:
衲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衲"字的起名:
衲字的方言: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nab5 [台湾四县腔] nap8 [客英字典] nap8 [海陆丰腔] nap8 [宝安腔] lap8 [梅县腔] nap8
英语翻译:
衲字的字源演变:

衲字书法字体:

徐伯清

毛泽东

陆居仁

米芾

维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