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字的起名属性:

衲字的拼音:nà🔈️ nà
衲字繁体字:衲(若无则显示本字)
衲字是否为姓氏:否
衲字的偏旁部首:衤部
衲字五行属什么:火(五行属火的字大全)
衲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0 (姓名笔画数)
衲字是什么意思:
(1)(动)补缀:百~衣|百~本。
(2)(名)和尚穿的衣服;和尚用做自称:老~(老和尚)。
衲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僧徒的衣服,常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因即以为僧衣的代称
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休。——白居易《赠僧自远禅师》
(2) 又如:衲子(衲为僧衣。故借称僧徒为衲子);衲衣(僧衣);衲袄(和尚所穿的大袖上衣);衲裙(僧人的衣裳);衲帛(丝织物品)
(3) 僧徒自称或代称
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戴叔伦《题横山寺》
(4) 又如:老衲;衲子(指僧徒);衲衣(代称僧人);衲师(僧侣);衲徒(僧人,僧众);衲僧(和尚,僧人)
动词
(1) 缝补,补缀
拘挛补衲,蠹文已甚。——钟嵘《诗品诗》
(2) 又如:衲裰(布块补缀成的短袍);纳头(用破布补缀而成的布片子;补丁很多的衣服);衲帛(织绣);衲被(曾经补缀的被子);衲衣(衲头。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衲袍(用碎布料缝缀的袍服)
(3) 引申为缀合而成之意 。如:百衲本二十四史
(4) 密针缝纫。同“纳” 。如:衲鞋底;衲线(缝缀用的线)
衲字康熙字典:
衲【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荅切《集韻》諾荅切,音納。《廣韻》補衲,紩也。
又僧衣曰衲。《蘇軾詩》欲敎乞食歌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
又百衲,琴名。
又《集韻》儒稅切,音汭。義同。《玉篇》或作納。
包含衲的古诗词:
入山还出山,铁壁复铁壁。衲僧门下,不消一击。黄面瞿昙,散宅亡家。
出自宋代释广闻的《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八十六》
夜投东林寺,北风雪大作。扪虱对山僧,衲衣不堪着。
出自明代李攀龙的《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三 衲》
瘦坐清行合涧边,衲衣楚楚湿苍烟。
出自宋代释普度的《送僧》
最称弘偃少,早岁草茅居。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衲衣求坏帛,野饭拾春蔬。章句无求断,时中学有馀。
出自唐代严维的《赠别至弘上人》
之乎者也,衲僧鼻孔,
出自宋代释文准的《颂古五首·洗钵盂》
衲字的组词:
衲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衲"字的起名:
衲字的方言: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nab5 [台湾四县腔] nap8 [客英字典] nap8 [海陆丰腔] nap8 [宝安腔] lap8 [梅县腔] nap8
英语翻译:
衲字的字源演变:
衲字书法字体:

徐伯清

毛泽东

陆居仁

米芾

维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