肄字的起名属性:

肄字的拼音:yì🔈️ yì
肄字繁体字:肄(若无则显示本字)
肄字是否为姓氏:否
肄字的偏旁部首:聿部
肄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肄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3 (姓名笔画数)
肄字是什么意思:
(动)学习:~业|~习(学习)。
肄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学习;练习
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后汉书》
(2) 又如:肄业上庠(在京都学堂读书)
(3) 检阅,检查 。如:疑仪(古代王者因事举行祭祀,例须预习威仪,谓之“肄仪”)
肄字康熙字典:
肄【未集中】【聿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易。《廣韻》習也。《左傳·文四年》臣以爲肄業及之也。《禮·檀弓》君命,大夫與士肄。《註》肄,習也。君有命,大夫則與士展習其事。
又勞也。《詩·衞風》有洸有潰,旣詒我肄。《傳》肄,勞也。
又《小雅》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
又《廣韻》嫩條也。《博雅》肄,枿也。《詩·周南》遵彼汝墳,伐其條肄。《傳》肄,餘也。斬而復生曰肄。《左傳·襄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宗周之闕,而夏肄是屏。《註》夏肄杞也。肄,餘也,是斬而復生之餘也。
又水名。《山海經》肄水,出臨晉西南,而東南注海。《註》按卽溱水也。或作肄水。
又與肆通。《禮·玉藻·肆束及帶註》肆讀爲肄。肄,餘也。
包含肄的古诗词:
罢官多暇日,肄业有儒风。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出自唐代权德舆的《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城门院在遗补院东)》
肄业十年初,萧然此饭蔬。
出自宋代林逋的《喜马先辈及第后见访》
肄仪惭陋学,司直接名臣。
出自宋代苏颂的《和丁御史出郊雩祀夕雨初霁》
肄习素未丰,摸索强剸裁。
出自宋代苏籀的《卜居漫赋》
君昔英妙年,意气摩苍冥。肄业庠序中,交游皆俊英。
出自明代杨荣的《送大参连士平考绩还江西》
肄字的组词:
参考其他人"肄"字的起名:
肄字的方言: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5 [宝安腔] ji3 [海陆丰腔] ri5 [客英字典] j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梅县腔] j5
英语翻译:
肄字的字源演变:
肄字书法字体:

张祖翼

马王堆帛书

吴大澂

杨沂孙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