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锱字的拼音:zī🔈️ zī
锱字繁体字:錙(若无则显示本字)
锱字是否为姓氏:否
锱字的偏旁部首:钅部
锱字五行属什么:金(五行属金的字大全)
锱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6 (姓名笔画数)
锱字是什么意思:
(量)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四分之一:~株(指极少的钱或极小的事)。
锱字的详细解释:
量词
(1) (形声。从金,甾声。本义:古代的重量单位) 同本义
锱,六铢也。——《说文》
锱锤之冠。——《淮南子·说山》
八铢为锱。——《广韵》
铢六则锤,锤晖也;二锤则锱,锱炽也;二锱则两也。——《风俗风义》
虽分国如锱铢。——《礼记·儒行》。郑玄注:“八两曰锱。”
(2) 说法不一。等于6铢、8铢、12铢、6两或8两不等。引申为微小。如:锱毫(比喻细微处);锱介(比喻微小);锱锤(比喻微小之物);锱铢不爽(分毫不差)
锱字康熙字典:
錙【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側持切《集韻》《韻會》莊持切,
音菑。《說文》本作鍿。六銖也。《荀子·富國篇註》八兩曰錙。《正字通》古人言較量錙銖,謂輕微也。荀子註誤云八兩曰錙。正韻錙引荀註。韻會銖字註,八銖爲錙。
非。从說文爲正。
又《莊子·徐無鬼》無徒翼於錙壇之宮。《註》錙壇,壇名。
锱字说文解字:
錙【卷十四】【金部】
六銖也。从金甾聲。側持切
说文解字注(錙)六銖也。爲黍六百。鄭注禮記儒行曰。八兩爲鍿。高注詮言訓曰。六兩曰鍿。倍鍿曰錘。風俗通義曰。銖六則錘。錘、暉也。二錘則鍿。鍿、熾也。二鍿則兩也。廣韵曰。八銖爲鍿。其說皆乖異。不與許合。惟高注說山訓曰。六銖曰鍿。八銖曰錘。與許說合。與詮言注乖異。疑說山之注乃許注之僅存者也。从金。甾聲。甾者、或葘字也。側持切。一部。
包含锱的古诗词:
财不迷人人自迷,锱铢计较遗阿谁。床头金肥貌日瘦,病多休道药难医。
出自明代顾允成的《酒色财气四吟 其三》
愿以金秤锤,因君赠别离。钩悬新月吐,衡举众星随。掌握须平执,锱铢必尽知。由来投分审,莫放弄权移。
出自唐代包何的《赋得秤,送孟孺卿》
粪土龊龊者,锱铢较称号。
出自宋代黄庶的《次韵和刘卿材见寄之什》
锱铢校重轻,冰火殊凉温。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古诗赠兴宗》
笃之无恩泽,背面辄诋戕。锱铢苟不平,持刃起相伤。
出自明代李梦阳的《歈歌行》
锱字的组词:
锱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锱"字的起名:
锱字的方言:
英语翻译:
锱字的字源演变:

锱字书法字体:

毛泽东

王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