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字的起名属性:

组字的拼音:zǔ🔈️ zǔ
组字繁体字:組(若无则显示本字)
组字是否为姓氏:否
组字的偏旁部首:纟部
组字五行属什么:金(五行属金的字大全)
组字有寓指团结、有爱、有组织能力者之意
组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1 (姓名笔画数)
组字是什么意思:
(1)(名)组织:~成|~字|改~。
(2)(名)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长|~员|小~|读报~。
(3)(量);用于事件的集体:一~诗|两~电池。
(4)(形)合成一组的(文艺作品):~诗|~画|~曲|~歌。
组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且( )声。与丝织品有关,故从糸。本义:具有文采的宽丝带。古代多用作佩印或佩玉的绶)(2) 同本义
组,绶属。其小者以为冠缨。——《说文》。按,织丝有文以为绶缨之用者也。阔者曰组,为带绶;狭者曰条,为冠缨。
掌组。——《周礼·典丝》
厥篚玄纁玑组。——《书·禹贡》
织纴组紃。——《礼记·内则》
系颈以组。——《汉书·高帝纪》
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唐· 陈鸿《长恨传》
系燕父子以组。(组,这里指绳索。)——欧阳修《伶官传序》
(3) 又如:组帐(系以丝带的华丽帷帐);组缨(系冠的丝带);组紃(丝绳带);组带(丝织系带);组就(古代冕旒上彩色丝绳串)
(4) 代指官印或官吏
君长、敬通揭节垂组,自相署立。——《后汉书》
鲁连让 齐爵,遗组去 邯郸。—— 唐·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5) 又如:组绂(印绶。借指官位);组绶(用以系印的丝带。借指官爵)
(6) 因目的一致、见解兴趣相近而结合的少数人 。如:读报组;学习组;工作组;调查组;读报板
(7) 为了产生一种单一电效应而组合的设备 。如:直流发电机组
(8) 事物相同或相近的一种组织形式(如歌剧、芭蕾舞) 。如:组曲
动词
(1) 编织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2) 又如:组练(组甲与被练;另指军容;绳索);组甲(用线绳带联缀皮革或金属的甲片);组缋(丝织品上的彩色刺绣或绘饰)
(3) 组织 。如:重组;改组
(4) 经过提名或任命而产生 。如:组阁
形容词
(1) 华丽
其服组,其容妇。其俗淫。——《荀子》
(2) 又如:组绣(华丽的丝绣服饰);组丽(华丽)
量词
(1) 指成套的事物,相当于“套”。如:“两组发电机”
(2) 指成束的事物,相当于“束”。如:“一组线”
组字康熙字典:
組【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則古切《集韻》總古切《正韻》總五切,音祖。《說文》綬屬。其小者以爲冕纓。《書·禹貢》厥篚
纁璣組。《傳》組,綬類。《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疏》組就者,謂以組爲冕旒之就。
又《詩·邶風》執轡如組。《註》組,織組也。
又《詩·鄘風》素絲組之。《箋》素絲者,以爲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或以維持之。
又《儀禮·士喪禮》著組繫。《註》組繫,可爲結也。
又《儀禮·士喪禮》鬠用組。《註》用組,組束髮也。
又《禮·內則》織紝組紃。《疏》組紃,俱爲絛。薄闊爲組,似繩者爲紃。
又《左傳·襄三年》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註》組甲,漆甲成組文。《疏》組甲,以組綴甲,車士服之。
又《集韻》千余切,音疽。邑名。在海中。
组字说文解字:
組【卷十三】【糸部】
綬屬。其小者以爲冕纓。从糸且聲。則古切
说文解字注(組)綬屬也。屬當作織。淺人所改也。組可以爲綬。組非綬類也。綬織猶冠織。織成之幘梁謂之纚。織成之綬材謂之組。玉藻綬必連組。曰玄組綬、朱組綬是也。內則曰。織紝組紃。周禮典絲掌組。詩曰。執轡如組。傳曰。組、織組也。執轡如組、御衆有文章。言能制衆。動於近、成於遠也。按詩意非謂如組之柔。謂如織組之經緯成文。御衆縷而不亂。自始至終秩然。能御衆者如之也。織成之後所用韍佩之系、其大者也。其小者㠯爲冠纓。各本冠作冕。今依七啓李注、急就顏注正。冕用紘。冠用纓。冕可偁冠。冠不得偁冕也。玉藻曰。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緇布冠繢緌。諸侯之冠也。玄冠丹組纓。諸侯之齊冠也。玄冠綦組纓。士之齊冠也。緌與纓同材。故諸侯言緌不言纓。纓以組之細者爲之。大爲組綬。小爲組纓。其中之用多矣。典絲所供所受之組是也。从糸。且聲。則古切。五部。
包含组的古诗词:
依依旎旎,袅袅娟娟,生态真无比。细腰宫里,和烟重、组绘满园桃李。
出自元代刘基的《解语花 咏柳》
皇赫怒兮定夷乱,壮士奋兮不遑宴。横长戟兮箙劲箭,组甲耀兮星辰焕。
出自明代区大相的《东征诗 其一》
又惊百卉兢春媚,秀者杰出惟孤松。赠我雄文更奇绝,组织经史成山龙。
出自明代唐之淳的《答友人》
组练如霜未倒戈,狼烽斥候通滦河。
出自明代黄哲的《费将军凯还歌》
绿影覆幽池,芳菲四月时。管弦朝夕兴,组绣百千枝。
出自唐代李从善的《蔷薇诗一首十八韵呈东海侍郎徐铉》
组字的组词:
组字的成语:
组字的方言:
英语翻译:
组字的演变:

小篆

楷体
组字书法字体:

唐玄宗

曹全碑

隶辨

马王堆帛书

师酉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