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字的起名属性:

掣字的拼音:chè🔈️ chè
掣字繁体字:掣(若无则显示本字)
掣字是否为姓氏:否
掣字的偏旁部首:手部
掣字五行属什么:火(五行属火的字大全)
掣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2 (姓名笔画数)
掣字是什么意思:
(1)(动)拽;拉:~后腿|风驰电~。
(2)(动)抽;拔:~签|~回手去。
掣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制声。本义:牵引,拉)
(2) 同本义
掣,拽也。——《经典释文》
见舆曳,其牛掣。——《易·睽》
流火掣空飞。——袁宏道《雪夜感怀同黄道元作》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掣后腿;掣手;掣脱(决裂;弄僵);掣撰(掣曳,牵引之意)
(4) 牵制;控制 。如:掣制(牵制);掣搦(拘牵,牵制)
(5) 抽;拔
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晋书·王献之传》
(6) 又如:掣签(清代制度,候补的地方官吏抽签确定任职省分。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自选省分,称“指分”);掣兵(抽调兵马);掣开(抽出);掣身(抽身)
掣字康熙字典:
掣【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制切,音懘。《爾雅·釋訓》甹夆,掣曳也。《易·睽卦》見輿曳,其牛掣。《註》滯隔不進也。《唐書·陸贄傳》可任,則當要之於終,不宜掣肘於內也。《劉邵·飛白贊》素翰冰解,𥳑墨電掣。直準箭馳,屈擬蠖勢。或作𢳅。
又作摯。
又《唐韻》昌列切《集韻》《韻會》尺列切,滯入聲。義同。亦挽也。
又揭也,取也。《晉書·王獻之傳》七八歲時學書,羲之從後掣其筆不得。
又《正韻》敕列切,音徹。義同。《類篇》通作挈。
又《玉篇》掣同𤸪。牽也。《說文》引縱曰𤸪。从手,瘛省聲,尺制切。《六書故》瘛瘲,謂小兒風驚,乍掣乍縱。掣,搐也,縱則掣而乍舒也。瘛瘲因掣縱立文,今乃作𤸪,更从瘛,失之甚矣。
包含掣的古诗词:
我时为诸生,拱听私自庆。融万会于一,掣蔀睹日光。
出自元代郑元祐的《送俞漕掾》
栖凤每留千岁实,掣鳌还付八冥竿。高楼取就西山外,谁玩当年傲吏冠。
出自明代区元晋的《和西洲曾郡伯对竹赋》
使君寸丹通九渊,冷彻龙胆惊不眠。掣关稽首玉帝前,青霓影里一粲鲜。
出自唐代王质的《起伏龙行呈张元亮》
我为乃翁留十日,掣电一欢何足恃。惟当火急作新诗,一醉两翁胜酒美。
出自宋代苏轼的《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
转运应知腕有神,掣颤尤工老来笔。
出自明代黎民表的《题黄山谷书黄龙禅师开堂疏》
掣字的组词:
掣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掣"字的起名:
掣字的方言: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et8 zhi5 [台湾四县腔] cat7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cad6 ced5 zi4 [海陆丰腔] chat7 zhi5 [梅县腔] chat7 [宝安腔] zai5
◎ 潮州话:zi3
英语翻译:
掣字的字源演变:
掣字书法字体:

顾蔼吉

康里子山

徐伯清

毛泽东

赵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