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笞字的拼音:chī🔈️ chī
笞字繁体字:笞(若无则显示本字)
笞字是否为姓氏:否
笞字的偏旁部首:竹部
笞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笞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1 (姓名笔画数)
笞字是什么意思:
(动)〈书〉用鞭、杖或竹板子打。
笞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竹,台声。本义:用竹板、荆条击) 用鞭、杖、竹板抽打
笞,击也。——《说文》
笞者可以教之也。——《汉书·刑法志》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2) 又如:笞楚(笞是竹片,楚是荆条。用竹片荆条等物责打);笞挞(用板子、棍子拷打);笞服(拷打而使屈服)
名词
古代用鞭子或竹板拷打的刑罚 。如:笞杖(笞刑用的木杖);笞决(用刑决狱)
笞字康熙字典:
笞【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丑之切《韻會》《正韻》抽之切,
音痴。捶擊也。《前漢·𠛬法志》景帝六年詔曰:笞者,所以敎之也。其定箠令。丞相劉舍請笞者,捶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之末薄半寸,皆平其節。當笞者笞臋,毋得更人。《註》如淳曰:然則先時笞背也。師古曰:毋更人,謂行笞者不更易人也。《唐書·𠛬法志》斷獄之𠛬有五,一曰笞。笞之爲言恥也,凡過之小者,捶撻以恥之。漢用竹,後世更以楚。《書》曰扑作敎𠛬是也。太宗甞覽《明堂針灸圖》,見人之五臟皆近背,詔罪人無得鞭背。《荀子·正論篇》捶、笞臏脚。《註》捶笞皆杖擊也。
笞字说文解字:
笞【卷五】【竹部】
擊也。从竹台聲。丑之切
说文解字注(笞)擊也。疑奪所㠯二字。笞所以擊人者。因之謂擊人爲笞也。方言引傳曰。慈母之怒子也。雖折葼笞之。其惠存焉。後世笞杖徒流大辟五㓝。制於隨唐。至於今日。笞有名無實。从竹。台聲。丑之切。一部。
包含笞的古诗词:
香灯答帝力,笞笠悬车头。
出自宋代叶茵的《次得雨韵》
布衣韦带三十余,笞配黥流动千里。
出自宋代高斯得的《编局》
若乌获力,笞乳臭婴。党类周章,途殚命窄。鱼惊鸟散,影不返迹。
出自宋代严羽的《平寇上史君王潜斋》
西南一柱力擎天,笞凤鞭鸾下散仙。
出自宋代朱翌的《寄方立义方曾在诗》
落日照平流,晴空万里秋。轻明动枫叶,点的乱沙鸥。罾网鱼梁静,笞簦稻穗收。不教行乐倦,冉冉下城楼。
出自唐代徐铉的《赋得秋江晚照》
笞字的组词:
笞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笞"字的起名:
笞字的方言: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1 [海陆丰腔] chi1 [梅县腔] chii1 chi1 [台湾四县腔] cih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qi1 [宝安腔] ci1
◎ 潮州话:ci1
英语翻译:
笞字的字源演变:

笞字书法字体:

宋克

毛泽东

赵子昂

邓文原

赵孟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