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字的起名属性:

棰字的拼音:chuí🔈️ chuí
棰字繁体字:箠(若无则显示本字)
棰字是否为姓氏:否
棰字的偏旁部首:木部
棰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棰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2 (姓名笔画数)
棰字是什么意思:
(1)(名)短木棍:木~。
(2)(动)鞭打。
(3)(名)古代称马鞭。
棰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垂声。本义:短木棍)
(2) 同本义
一尺之棰。——《庄子·天下》
身体痛,则谓鬼持棰杖殴击。——王充《论衡·订鬼》
(3) 又如:棰革(杖鞭);棰楚(杖刑)
(4) 鞭子,马鞭
季氏负箠谢过。——《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汉书·司马迁传》
手苦于箠辔。——《汉书·王吉传》
(5) 又如:棰策(鞭子);棰楚(鞭杖之类刑具)
动词
(1) 同“捶”。敲打
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汉书·路温舒传》
(2) 又如:棰杖(用杖责打);棰顿(捶敲)
(3) 鞭笞 。如:棰殴(鞭打);棰拊(鞭策);棰笞(鞭责)
棰字康熙字典:
棰【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正韻》主蕊切,追上聲。《說文》以杖擊也。《周禮·天官·脯腊註》薄腊曰脯,棰之而施薑桂曰鍛。《前漢·路溫舒傳》棰楚之下,何求不得。
又《集韻》都果切,音朶。木叢生貌。
棰字说文解字:
捶【卷十二】【手部】
以杖擊也。从手垂聲。之壘切
说文解字注(捶)㠯杖擊也。內則注曰。捶、擣之也。引申之、杖得名捶。猶小擊之曰扑、因而擊之之物得曰扑也。擊馬者曰箠。从手。垂聲。之壘切。壘當作垒。十六部。
包含棰的古诗词:
宁知太守尊,棰吏惊群目。
出自宋代戴溪的《送王木叔黄州教职》
飓风忽大起,贼愤不得渡。棰扼翠微上,矢石下如雨。
出自明代黄省曾的《观江淮平乱碑文歌赠王少傅一首》
戈矛生謦咳,齑粉成睚眦。朝疏论相公,棰榜夕以至。
出自明代王世贞的《乐府变十章 其十 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妇行》
棰楚这求靡不得,小者鲸刖大灭家。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悯狱谣》
棰字的组词:
参考其他人"棰"字的起名:
棰字的字源演变:
棰字书法字体:

毛泽东

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