祔字的起名属性:

祔字的拼音:fù🔈️ fù
祔字繁体字:祔(若无则显示本字)
祔字是否为姓氏:否
祔字的偏旁部首:礻部
祔字五行属什么:水(五行属水的字大全)
祔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0 (姓名笔画数)
祔字是什么意思:
1.古代祭名。送死 者的神主入祖庙,与其先祖共享祭祀。
2.合葬。
祔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祭名。原指古代帝王在宗庙内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
卒哭明日以其班祔。——《仪礼·既夕礼》
(2) 又如:祔主(以死者神位附祭于先祖);祔祀(在祖庙内后死者附于先灵下合祭);祔庙(祔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
动词
合葬 。如:祔穴(合葬的墓穴);祔葬(合葬);祔窆(合葬);祔次(合葬的序列)
祔字康熙字典:
祔【午集下】【示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符遇切,音附。祭名。《說文》後死者合食於先祖。《禮·檀弓》以吉祭易喪祭,明日祔於祖父。
又合葬亦曰祔。《禮·檀弓》周公蓋祔。《註》謂合葬自周公以來始。
又孔子曰:衞人之祔也離之,魯人之祔也合之,善夫。或省作付。《周禮·春官》大祝付練祥。《註》付當爲祔,祭先王以祔後死者。
祔字说文解字:
祔【卷一】【示部】
後死者合食於先祖。从示付聲。符遇切
说文解字注(祔)後死者合食於先祖。士虞禮。卒哭。明日以其班祔。春秋左氏傳曰。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於主。蒸嘗禘於廟。春秋榖梁傳曰。作主壞廟有時日於練焉。士虞禮注與穀梁同。从示。付聲。符遇切。古音在第四部。
包含祔的古诗词:
祔庙尊亲并,因山宅兆同。至今寻史传,犹想狄梁公。
出自清代顾炎武的《乾陵》
搆堂遗素幔,祔域閟黄垆。欲拜临终像,它年记结趺。
出自宋代沈与求的《挽词二首 其二》
祔以孙石台,祀事衣冠肃。何经百馀年,山灵额频蹙。
出自清代许传霈的《清明南郊看桃过友成、崇正两书院遗址感赋 其二》
侍臣歌薤露,神物护龙輴。祔庙推尊谥,千龄宝册新。
出自金朝赵秉文的《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 其二十三》
祔字的组词:
祔字的方言: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海陆丰腔] fu5
英语翻译:
祔字的演变:

小篆

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