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字的起名属性:

蹙字的拼音:cù🔈️ cù
蹙字繁体字:蹙(若无则显示本字)
蹙字是否为姓氏:否
蹙字的偏旁部首:足部
蹙字五行属什么:金(五行属金的字大全)
蹙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8 (姓名笔画数)
蹙字是什么意思:
(1)(动)〈书〉急促;紧迫。
(2)(动)〈书〉皱(眉头);收缩。
蹙字的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足,戚声。本义:紧迫,急促)
(2) 同本义
政事愈蹙。——《诗·小雅·小明》
(3) 又如:蹙变(急速变化)
(4) 困窘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蹙迫(困窘,窘迫);蹙境(边境防务窘迫)
(6) 愁苦的样子 。如:蹙怖(忧愁恐惧的样子);蹙然(忧愁不悦的样子)
(7) 局促不安的样子
蹙然衣粗食恶。——《荀子》
(8) 又如:蹙促(局促不安的样子)
(9) 狭窄,狭小 。如:蹙弱(迫窄弱小);蹙澳(水流狭窄弯曲)
动词
(1) 聚拢;皱缩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孟子》
(2) 又如:蹙恨(皱起眉头表示怨恨);蹙沓(形容多而密集的样子)
(3) 逼迫;追逼
蹙也百里。——《诗·大雅·召旻》
(4) 又如:蹙迫(逼迫);蹙促(逼迫);蹙击(迫击;追击)
(5) 接近;迫近
今也日蹙国百里。——《诗·大雅·召旻》
(6) 又如:蹙迫(逼近)
(7) 缩小;减削
(8) 又如:蹙頞(缩鼻哭泣);蹙土(蹙地。损失国土);蹙动(皱缩)
(9) 通“蹴”。踢;踏
以足蹙路马刍,有诛。——《礼记·曲礼上》
一蹙自造青云,何至于驽马争路。——《南史·刘穆之传》
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苏轼《申王画马图》
(10) 又如:蹙鞠(踢球);蹙踏(踢;踩踏)
蹙字康熙字典:
蹙【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六切,音噈。《說文》迫也。《詩·大雅》今也日蹙國百里。《禮·禮器》不然則已蹙。《疏》則太急蹙。
又《集韻》七六切。與蹴同。《禮·曲禮》蹙路馬芻有誅。《釋文》蹙,本又作蹴。
又《廣韻》蹙,近也。
又通作顣。《孟子》已頻顣曰。《朱傳》顣與蹙同。
又《集韻》倉歷切,音戚。《類篇》蹙蹙,𦄲小貌。《詩·小雅》蹙蹙靡所騁。《箋》蹙蹙,小之貌。《爾雅·釋訓》蹙蹙,鞠也。
蹙字说文解字:
蹙【卷二】【足部】
迫也。从足戚聲。子六切〖注〗臣鉉等案:李善《文選注》通蹴字。
说文解字注(蹴)躡也。玄應云。說文。蹴、蹋也。以足逆蹋之曰蹴。从足。就聲。七宿切。三部。
包含蹙的古诗词:
市头相者休相戏,蹙膝先生半自知。
出自唐代徐夤的《郊村独游》
区中多畏涂,蹙蹙靡年载。方尔相呴濡,悠然问江海。
出自明代张元凯的《斋居杂咏二十首 其五》
北风忽震荡,惊浪迷津涘。怒激鼓铿訇,蹙成山岿硊。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
区区我所寄,蹙缩蚕在茧。
出自宋代苏轼的《乞数珠一首赠南禅湜老》
乳窦极深黝,仄径盘曲折。苔滑不留趾,蹙蹜屡防蹶。
出自清代李秉礼的《游铁佛寺华景洞》
蹙字的组词:
蹙字的成语:
蹙字的方言: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k7 [客英字典] cuk7 [台湾四县腔] cuk7 [梅县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英语翻译:
蹙字的字源演变:
蹙字书法字体:

毛泽东

苏轼

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