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字的起名属性:

儆字的拼音:jǐng🔈️ jǐng
儆字繁体字:儆(若无则显示本字)
儆字是否为姓氏:否
儆字的偏旁部首:亻部
儆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儆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5 (姓名笔画数)
儆字是什么意思:
(动)使人警醒而不犯错误:惩一~百|以~效尤。
儆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敬声。本义:警戒,戒备)
(2) 同本义
儆,戒也。——《说文》
儆,备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注
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左传·昭公十八年》
令司官、巷伯儆宫。——《左传·襄公九年》
(3) 又如:儆悟(儆醒。儆戒,醒悟);儆守(戒备防守);儆惧(戒惧;警惕和畏惧);儆懔(戒惧);儆戢(戒惧而有所收敛);儆儆(不安的样子);儆动(戒惧不安);儆畏(警惕和畏惧;戒惧)
(4) 告诫;警告
夜儆百工。——《国语·鲁语》
乃儆公仲之行。——《战国策·韩策》
所以儆人臣也。——《孔子家语·五仪》
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宜杀一儆百。——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名词
(1) 警报,紧急情况
若今时儆跸。——《周礼·夏官·隸仆》
(2) 又如:儆急(紧急,一般指军情)
儆字康熙字典:
儆【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3画
《韻會》舉影切,音景。戒也。《書·大禹謨》儆戒無虞。《春秋·宣十二年》在軍,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之。亦與警通。
又《廣韻》渠敬切《集韻》《韻會》渠映切,音競。義同。
儆字说文解字:
儆【卷八】【人部】
戒也。从人敬聲。《春秋傳》曰:“儆宮。”居影切
说文解字注(儆)戒也。與警音義同。孟子引書。洚水儆予。用儆字。左傳、國語亦用儆。毛詩。徒御不警。周禮。警戒羣吏。皆用警。鄭注周禮曰。警、勅戒之言也。韋注國語曰。儆、戒也。从人。敬聲。居影切。十一部。春秋傳曰儆宫。左傳襄公九年。令司宮巷伯儆宫。
包含儆的古诗词:
箴规有过风雷益,儆策无穷地泽临。
出自宋代胡寅的《和钟漕汝强四首》
乐少辛苦多,呜呼止于斯。临没尚了了,儆戒皆可书。
出自宋代王炎的《念往 其三》
我年九十理不长,况复三日病在床,天公念之亦已至,儆戒不使须臾忘。
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杂言》
颠踣惧不免,儆省当何如。
出自宋代真德秀的《游鼓山》
揽衣晨起当空拜,悔悟从今当益慎。春秋纪异不纪祥,儆示古今垂大训。
出自明代郑岳的《壬戌九月十八日白湖镇遇风舟危甚赋此纪事》
儆字的组词:
儆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儆"字的起名:
儆字的方言:
◎ 客家话:[梅县腔] gin3 [海陆丰腔] gin3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宝安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 潮州话:哥英6(警)
英语翻译:
儆字的演变:

小篆

楷体
儆字书法字体:

唐玄宗

杨沂孙

说文解字

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