戡字的起名属性:

戡字的拼音:kān🔈️ kān
戡字繁体字:戡(若无则显示本字)
戡字是否为姓氏:否
戡字的偏旁部首:戈部
戡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戡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3 (姓名笔画数)
戡字是什么意思:
(动)用武力平定(叛乱):~乱|~平。
戡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甚声。本义:刺杀)
(2) 同本义
戡,刺也。——《说文》。字亦作勘。
西伯既戡 黎。——《书·西伯戡黎》
(3) 用武力平定
戡,克也。——《尔雅》
兴元戡难功。——《旧唐书·陆贽传》
(4) 又如:戡夷(平定,征讨使服从);戡平叛乱;戡殄(平定歼灭);戡复(犹言中兴。平定叛乱);戡剪(平定剪除);戡戮(平定诛戮);戡济(戡定。平定)
戡字康熙字典:
戡【卯集中】【戈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口含切《集韻》《韻會》《正韻》枯含切,音堪。《說文》刺也。从戈,甚聲。本作𢦟。今作戡。商書西伯戡黎。《爾雅·釋詁》殺也。《廣韻》勝也,克也。
又通作堪。《郭璞·爾雅註》引商書作堪黎。
又通作龕。《揚子·重黎篇》劉龕南陽。《註》取也。與戡同。
又《廣韻》《韻會》張甚切。小斫也。或作揕。
又《韻會》竹甚切。亦刺也。◎按《說文》𢦟訓殺也,戡訓刺也,義微有別。今字書皆合爲一字。
戡字说文解字:
戡【卷十二】【戈部】
刺也。从戈甚聲。竹甚切。又,口含切
说文解字注(戡)刺也。刺者、直傷也。平直皆得云刺。經史多叚此爲堪勝字。从戈。甚聲。竹甚口含二切。按竹甚古音也。七部。
包含戡的古诗词:
形胜休誇前代险,豪强直与此州并。我来岂独登临感,戡乱先期蜀道平。
出自近现代林庚白的《凭仗》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出自唐代李白的《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唐虞世已远,邈焉逮衰殷。戡黎启周业,大统集厥勋。
出自明代王绅的《咏逸民六首 其一》
轩裳衮衮争先进,肉食纷纷愧远图。戡乱扶颠今日事,不知廉蔺果何如。
出自元代胡天游的《观除目》
铺陈礼乐三千字,保障东南亿万民。戡定成功在今日,未容归卧五湖春。
出自元代成廷圭的《赠李左丞》
戡字的组词:
参考其他人"戡"字的起名:
戡字的方言: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am1 [台湾四县腔] kam1 [梅县腔] kam1 [海陆丰腔] kam1 [宝安腔] kam1
英语翻译:
戡字的字源演变:
戡字书法字体:

叶慧明碑

说文解字

徐伯清

毛泽东

草书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