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字的起名属性:

脍字的拼音:kuài🔈️ kuài
脍字繁体字:膾、鱠(若无则显示本字)
脍字是否为姓氏:否
脍字的偏旁部首:月部
脍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脍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9 (姓名笔画数)
脍字是什么意思:
1.切得很细的鱼或肉。
2.把鱼、肉切成薄片:~鲤。
脍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会声。本义:细切的肉、鱼) 同本义
脍,细切肉也。——《说文》
肉腥细者为脍。——《礼记·内则》
生肉为脍。——《汉书·东方朔传》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2) 又如:脍切(切细的肉或鱼)
动词
(1) 把鱼、肉切成薄片
飞刀脍鲤。——张昭远《旧唐书》
(2) 又如:脍鲤;脍刀(切肉的刀);脍截(割切)
脍字康熙字典:
膾【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外切,音儈。《說文》細切肉也。《玉篇》肉細切者爲膾。《釋名》膾,會也。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韻會》肉腥細者爲膾,大者爲軒。《禮·曲禮》膾炙處外。
又《博雅》膾,割也。
又《廣韻》魚膾。《詩·小雅》炰龞膾鯉。
又《韻會》國名。堯欲伐宗膾。宗膾,小蕃國。《集韻》或从魚。鱠。
脍字说文解字:
膾【卷四】【肉部】
細切肉也。从肉會聲。古外切
说文解字注(膾)細切肉也。所謂先藿葉切之、復報切之也。報者、俗語云急報。凡細切者必疾速下刀。少儀注云。報讀爲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从肉。會聲。古外切。十五部。
包含脍的古诗词:
脍落霜刀分采缕,酒倾玉碗泛琼花。
出自宋代冯时行的《溪上望居人有感》
脍忆鲈鱼秋正肥,当年惟见季鹰归。
出自宋代陈植的《吴江太湖笠泽虹桥诗》
脍切银丝尝美味,腔传金缕换新歌。使君用意仍深远,即此光华岂灭磨。
出自元代杨载的《东湖四景为大尹本斋王侯赋四首 其二》
脍材斫长鲤。随分匪强致,
出自宋代方回的《十月十九日小酌分韵得里字》
铜琶牙板,数词家名手。柳腻苏豪孰兼有。豁双眸、舅氏乐圃词钞,真莫怪、脍炙骚坛人口。
出自清代钱慧贞的《洞仙歌 敬题张荫嘉母舅《乐圃词钞》后》
脍字的组词:
脍字的成语:
脍字的方言:
◎ 潮州话:guai3
英语翻译:
脍字的演变:

楷体
脍字书法字体:

说文解字

宋克

徐伯清

毛泽东

祝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