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扭字的拼音:niǔ🔈️ niǔ
扭字繁体字:扭(若无则显示本字)
扭字是否为姓氏:否
扭字的偏旁部首:扌部
扭字五行属什么:水(五行属水的字大全)
扭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8 (姓名笔画数)
扭字是什么意思:
(1)(动)掉转;转动:~头。
(2)(动)拧(nǐnɡ):把树枝子~断。
(3)(动)拧伤(筋骨):~了腰。
(4)(动)身体左右摇摆(多指走路时):~了两步。
(5)(动)揪住:两人~在一起。
扭字的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丑声。本义:用手拧)
(2) 同本义 。如:把衣扭干;在他脸上扭了一下;扭绞(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3) 揪住
大众见他二人扭在一起。——《官场现形记》
(4) 又如:扭殴(揪打);扭拽(拉扯);扭拽(揪住);扭搜(硬挤)
(5) 扭动;摇摆
只消把腰儿扭一扭就过去了。——《西游记》
(6) 又如:扭扭屹屹(躯体扭动的样子);扭扭捏捏(身体摆动的样子);扭秧歌(跳秧歌舞);扭搐(抽搐);扭造(做作;不自然)
(7) 歪曲;生硬编造 。如:扭曲作直(谓颠倒是非);扭捻(谓生硬编造)
(8) 拧伤筋骨
可扭了腰没有。——《红楼梦》
(9) 又如:扭筋(因用力过猛,导致筋肉受挫伤)
(10) 争执;违拗
那里扭得过他。——《水浒全传》
(11) 又如:扭别(别扭,不顺遂);别扭(不顺心;难对付;意见不相投);胳膊扭不过大腿
(12) 掉转,转动
杨志听得弓弦响,扭回身。——《水浒全传》
(13) 又如:扭头向后看;一扭身跑了
名词
手铐
抱钳扭,徙幽裔。——《后汉书·蔡邕传论》
扭字康熙字典:
扭【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
女久切,音紐。《佩觿集》手轉貌。今俗謂手揪爲扭。一曰按也。
又《廣韻》陟柳切,音肘。義同。
又《集韻》陟救切,音晝。挼也。
包含扭的古诗词:
买笑金,缠头锦,得遇知音可人心。倦逢狂客天生沁。扭死鹤,劈碎琴,不害碜。
出自元代曾瑞的《【南吕】四块玉 述怀冠世才》
开匣见郎书,富贵是归期。扭碎茉莉花,换取金缕衣。
出自明代黎遂球的《江南曲》
【锦上花】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扭捏着身子儿百般做作,米往向人前卖弄俊俏。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第一本)》
【雁儿落】则我那一管笔扭曲直,一片心瞒天地。一家儿享富贵,一辈儿无差役。
出自元代岳伯川的《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倘秀才】县君的则是县君,妓人的则是妓人。怕不扭捏着身子蓦入他门;怎禁他使数的到支分,背地里暗忍。
出自元代关汉卿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扭字的组词:
扭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扭"字的起名:
扭字的方言: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3 [客语拼音字汇] ngiu3 ngiu4 [陆丰腔] gniu5 [客英字典] ngiu3 [东莞腔] ngiu3 [梅县腔] neu3 niu2 niu3 niu5 [台湾四县腔] ngiu3 neu3 [海陆丰腔] ngiu3 neu3
英语翻译:
扭字的字源演变:

扭字书法字体:

衡方碑

徐伯清

毛泽东

敬世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