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纂字的拼音:zuǎn🔈️ zuǎn
纂字繁体字:纂(若无则显示本字)
纂字是否为姓氏:否
纂字的偏旁部首:糸部
纂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纂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20 (姓名笔画数)
纂字是什么意思:
(1)(名)〈书〉编辑;编纂:~辑|~修|编~。
(2)(名)〈方〉(~儿)妇女梳在头后边的发髻。
纂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算声。本义:赤色的丝带)
(2) 同本义
纂,似组而赤。——《说文》
锦乡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缕纂以为奉。——《国语·齐语》
(3) 又如:纂组(赤色绶带。亦泛指精美的织锦)
(4) 织物,织品 。如:纂肃
(5) 〈方〉∶妇女长发挽成的发髻
给张姑娘插在纂儿上。——《儿女英雄传》
(6) 又如:纂儿(妇女的一种发髻);纂心(妇女发髻的中心部分)
动词
(1) 收集;汇集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楚辞·天问》
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韩愈《毛颖传》
歌枣下之纂纂。——潘岳《笙赋》
(2) 又如:纂言(纂集言词,而从事述作);纂论(聚集众议);纂纂(积聚的样子)
(3) 编撰;编辑
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白居易《与元九书》
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儒林外史》
(4) 又如:纂述(编撰述作);纂次(编撰;编排);纂刻(编集刊印);纂集(编撰汇集)
(5) 通“缵”。继承
纂修其绪。——《国语·周语上》。注:“纂,继也。”
纂尧之绪。——《汉书·叙传》
况纂帝业而轻天位。——张衡《东京赋》
纂字康熙字典:
纂【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正韻》作管切《集韻》《韻會》祖管切,
音纘。《說文》似組而赤。《前漢·景帝紀》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
又《類篇》一曰集也。《前漢·藝文志》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
又與纘通。《前漢·班固敘傳》纂堯之緒。
又與攢通。《潘岳·笙賦》歌棗下之纂纂。《註》古咄喑歌曰:棗下何攢攢。攢,聚貌。纂與攢古字通。《集韻》或作繤𦆈。
纂字说文解字:
纂【卷十三】【糸部】
似組而赤。从糸算聲。作管切
说文解字注(纂)佀組而赤。漢景帝紀曰。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臣瓚引此爲注。按組之色不同。似組而赤者、則謂之纂。釋詁曰。纂、繼也。此謂纂卽纘之叚借也。近人用爲撰集之偁。从糸。算聲。作管切。十四部。
包含纂的古诗词:
圣德神功夐绝伦,纂修开局命儒臣。龙头望重三朝旧,麟笔书成一代新。
出自明代章懋的《送太常李少卿赴史馆》
拂云堆外小垂手,春深留取边关柳。银须冒顿剧风流,纂得外孙为幼妇。
出自清代胡延的《明忠顺三娘子画象歌》
我惭列职近丹陛,子继登科擢高第。鹗剡横飞出九重,纂脩共处清华地。
出自明代杨荣的《送江副使志坚复任浙江》
帝亲命之,纂成前人。
出自宋代宋祁的《上许州吕相公嗣崧许康诗二首·嗣崧诗》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出自先秦屈原的《天问》
纂字的组词:
纂字的成语:
参考其他人"纂"字的起名:
纂字的方言: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n3 con3 [宝安腔] zon3 con3 [海陆丰腔] zon3 con3 [东莞腔] con3 [客英字典] zon3 [梅县腔] zon3 [客语拼音字汇] con3
英语翻译:
纂字的字源演变:

纂字书法字体:

俞樾

顾蔼吉

杨沂孙

孙过庭

徐伯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