槌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槌字的拼音:chuí🔈️ chuí
槌字繁体字:槌(若无则显示本字)
槌字是否为姓氏:否
槌字的偏旁部首:木部
槌字五行属什么:木(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槌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8 (姓名笔画数)
槌字是什么意思:
(名)敲打用的一种用具:棒~|敲~儿。
槌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追声。本义:槌子,敲击工具) 同本义
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汉· 王充《论衡》
(2) 又如:鼓槌;槌杵(棒槌);槌砧(铁锤和铁砧);槌轮(用竹木做成载人或运货的车子);槌棒(敲打用的木棒)
动词
(1) 捶打;敲击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收得馥大儿,槌折两脚。——《三国志·袁绍传》注
(2) 又如:槌心(自槌胸脯);槌牛(击杀牛);槌胸踏地(捶胸顿足);槌鼓(击鼓);槌毁(抨击诋毁);槌击(敲击);槌枪(古兵器名)
槌字康熙字典:
槌【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正韻》直追切《集韻》《韻會》傳追切,
音椎。擊也。《漢·宋子侯·古詩》槌牀便大怒。
又棒槌,所以擊也。《魏書·李崇傳》邨置一樓,樓置一鼓,盜發之處,雙槌亂擊。或作椎。一作桘。
又《唐韻》《集韻》《韻會》
馳僞切,音縋。《說文》關西謂之特。《徐曰》江淮謂之槌,此則架蠶簿之木也,所謂懸蠶曲杙。《集韻》平聲亦載此義。
又《韻會》《正韻》
都回切,音堆。擲也。《揚子》槌提仁義。
槌字说文解字:
槌【卷六】【木部】
關東謂之槌,關西謂之㭙。从木追聲。直類切
说文解字注(槌)關東謂之槌。關西謂之㭙。方言。槌、宋魏陳楚江淮之閒謂之植。自關而西謂之样。郭云。槌、縣蠶薄柱也。度畏反。植音値。样音陽。按㭙與植葢一字。古音同在一部也。依方言當作關西謂之样。關東謂之㭙。容許所據不同耳。從木。追聲。直類切。十五部。
包含槌的古诗词:
槌碎黄鹤楼,吸尽西江水。索酒可以起,吹灯照无睡。
出自宋代韩淲的《醉书》
【秃厮儿】(尉)我怎扶持江山社稷?难沦着鞭简共楂槌你可待强扶持尉迟在军阵里,高丽家捺相持,可教谁敌?
出自元代杨梓的《杂剧·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槌鼓升堂,理旧公案。
出自宋代释咸杰的《偈公六十五首》
濆向江底发,水在石中沸。槌鼓称打宽,系纫呼下纬。
出自唐代王周的《自喻》
门前养客皆天骄,一客解散千黄苗。太阿之枋忽倒掷,槌杀义鹘招群枭。
出自元代杨维桢的《盲老公》
槌字的组词:
槌字的成语:
槌字的方言:
◎ 客家话:[梅县腔] chui2 [海陆丰腔] chui2 [客语拼音字汇] cui2 [陆丰腔] chui3 [客英字典] chui2 [宝安腔] cui2 [东莞腔] cui2 [台湾四县腔] cui2
英语翻译:
槌字的字源演变:

槌字书法字体:

徐伯清

毛泽东

鲜于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