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字的起名属性:
播放笔顺脾字的拼音:pí🔈️ pí
脾字繁体字:脾(若无则显示本字)
脾字是否为姓氏:否
脾字的偏旁部首:月部
脾字五行属什么:水(五行属水的字大全)
脾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14 (姓名笔画数)
脾字是什么意思:
(名)人或高等动物的内脏之一;能制造血球与破坏血球;产生淋巴球与抗体;贮藏铁质;调节脂肪、蛋白质的新陈代谢等;也叫脾脏:~寒|~脏。
脾字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月(肉);卑声。本义:脾脏。人和脊椎动物的内脏之一,是贮血和产淋巴与抗体的器官,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中医称“五脏”之一)
(2) 同本义
脾,土藏也。——《说文》
脾者,谓之主。——《春秋元命苞》
祭先脾。——《礼记·月令》
(3) 又如:脾土(中医用语,指脾);脾析(牛胃);脾家(脾脏所在之处);脾和(脾性相合,意气相投);脾味(兴趣爱好;脾性,脾气)
(4) 通“髀”。大腿
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庄子·在宥》
达于右脾。——《公羊传·桓公四年》
(5) 通“膍”。牛胃
嘉殽脾臄,或歌或咢。——《诗·大雅·行苇》
蠃醢脾析。——《周礼·天官·醢人》
脾字康熙字典:
脾【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
音陴。《說文》土藏也。《徐曰》脾主信藏志,信生於土。《白虎通》脾之爲言裨也。《韻會》文子曰:脾爲風。《淮南子·精神訓》脾爲雷。《釋名》脾,裨也。在胃下。脾助胃氣,主化穀也。《禮·月令》孟春之月,祭先脾。
又可爲殽。《詩·大雅》嘉殽脾臄。《禮·內則》兔爲宛脾。《註》宛脾,聶而切之。
又《鴇奧鹿胃註》鴇奧,脾肶也。《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葵菹蠃醢,脾析麤醢,蜃蚳醢,豚拍魚醢。《註》脾析,牛百葉也。
又《博雅》止也。《揚子·方言》鋪脾,止也。《註》義有不同,故異訓之。
又《博雅》𤰞也。
又邑名。《左傳·定五年》子西爲王輿服,以保路國于脾洩。《註》脾洩,楚邑也。
又《集韻》蒲街切,音牌。牛百葉。《周禮·天官·醢人脾析釋文》徐讀蒲佳反。
又《集韻》匹計切,音膍。盛肥也。
又《五音集韻》𤰞履切,音匕。股也。
脾字说文解字:
脾【卷四】【肉部】
土藏也。从肉卑聲。符支切
说文解字注(脾)土藏也。文有脫誤。說見上。从肉。卑聲。符支切。在十六部。按古文以脾爲髀字。
包含脾的古诗词:
舌在贫何害,脾清瘦不妨。
出自元代艾性夫的《癸巳小至》
菰甘因辍送,荔熟亦均分。食指真欺我,脾神不似君。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仓部弟生日五绝 其四》
燕忙甚,泥浑湿。蜂愁甚,脾无蜜。更两旬又是,梨花寒食。
出自宋代汪宗臣的《满江红 春雨》
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
出自宋代苏轼的《过岭寄子由三首?此诗第三首为子由作?》
脾神与食仇,入口即呕哕。
出自宋代吴潜的《谢世诗》
脾字的组词:
脾字的成语:
脾字的方言: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2 bi1 [客英字典] bi1 pi2 [海陆丰腔] pi2 bi1 [梅县腔] pi2 bi1 [沙头角腔] pi2 [东莞腔] pi2 [宝安腔] bi1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 潮州话:bi5 pi5
英语翻译:
脾字的字源演变:

脾字书法字体:

衡方碑

马王堆帛书

说文解字

何绍基

倪元璐
